《佛说十善业道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口业有四种的过失,有四种恶,恶口、绮语、两舌、妄语。绮语是口业里边的第四类。绮语是花言巧语,蒙骗别人,目的是自私自利。
口业无量无边,佛教导我们不能造口业,我们一定要透彻的理解,认真努力的去修学。
贪婪、嗔恨、愚痴,这个属于意业。身业,杀生、偷盗、邪行。口业四,恶口、两舌、妄语、绮语,加起来十,在十善业道里头,佛按照身、口、意来排列。
身业排在前边,口业排在中间,意业排在最后。最难断的一定是在最后面,哪一个好断一点?身业好断一点。杀生、偷盗、邪行,其中杀生,很多的学佛人都能够戒掉。
杀业是第一个要断的,也是最容易断的。最难断的就是贪婪、嗔恨,意业最难断。在《无量寿经》里边,佛教导我们修十善业,佛又把口业排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不讥他过就是善护口业,这个他不完全指人,也包括人事物在其中,范围非常非常之大。
比如很久天不下雨了,有的人就抱怨老天,甚至咒骂,这个就违背了佛的指示,造了口业,不敬天地,造的过失非常严重。
所以学佛从哪里下手?从善护口业下手。其次在善护身业,善护意业,这是中下根性的人,要学会循序渐进。
六祖慧能一部《金刚经》没读完,开悟了。你找一部《金刚经》,读遍,看会不会开悟,会不会成佛啊?你说也没开悟,天眼不通,神足不通,天耳也不通。
没开悟就说明你不是上上根,不是上上根就从善护口业开始修起,修行也是有次第的,不同根性的人修行的顺序不一样。
禅宗、密宗属于顿教。顿教就是一步登天,一下子就把意业断干净了,开悟了,这个是顿教。顿教从意业下手。渐教从口业下手,这是佛教化众生的方法。
我们家有家教,父亲虽然脾气不好,但我父亲从不骂人,所以我们家也没有带口头语的习惯。佛法如是。中国古圣先贤司马光自己修学,别人问他,学问德行从哪里开始?司马光跟人家讲,从不妄语开始。
司马光是从不妄语开始的,不再说瞎话,不蒙骗别人,这跟佛的意思完全相同。要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大众,决定是中下根性的人多,德行的成就是真诚。
真诚到极处就是佛,离开真诚你就离开自性,远离本体,远离佛性,不是说我每天在佛身边围绕着佛像,那不算亲近。
根本不跟佛在一起,这就是远离佛?未必!内心真诚,你就天天跟佛在一起,时时刻刻没离开佛法,讲实质,形式是实质的辅助。
如果丢掉了实质,搞形式那不是学佛。也有人做出学佛的样子,能不能有成就,要问他的内心是否真诚,是否真不打妄语、真不恶口、真不杀生,这是修实质。
绮语是花言巧语,包括整个的文艺,只要内容不善,引导人搞贪嗔痴慢,教导人搞杀盗淫妄,内容跟十善完全相悖,只不过是用高度的文艺艺术来表现。
这个更可怕,这属于慢性毒药。慢性毒药,毒死人不偿命啊!现在的孩子很多都被绮语所惑,网络诈骗把很多的孩子骗得跳楼自杀。
有一个网络诈骗集团运用种种的花言巧语,诱使人上当受骗,之后又恶言逼债,把七八十个孩子都给逼死了。把这个团伙抓起来之后,发现这个团伙高达多个人,这多个人都不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而是社会稳定的破坏者。
把一个孩子从小养到大,多么的不容易,就这么被这些花言巧语的犯罪集团给逼死了。今天整个社会是绮语的社会,你讲真诚的话没人喜欢听,大家都喜欢听花言巧语。
自古以来,文化的起源都是真诚、善良,尤其是诗经,这是中国文化的鼻祖,讲究信达雅。信排在第一,信是真诚、诚信、真实无欺。
古老的时代,文明的开端是歌谣。我们现在这个世间还有很少数没有开化的民族,现在称之为土著,没有跟外界社会接触的他们喜欢唱歌跳舞。
中国在过去,古圣先贤很聪明、很有智慧,所以对于歌舞,无论在形式、内容都要知道加以规范,用它来提倡正面的教学,这个功德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看古代的戏曲真的是不抓住奸臣不杀戏,歌颂的都是忠、义、信。再看现在的影视剧,写到某个人红杏出墙了,写的特别吸引人,这是把人引导到什么地方去?他们在弘扬什么?
讽刺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要弘扬正能量。老是以讽刺开头的文章,讽刺的久了,人好的没有学会,不好的全学会了。
讽刺人要有悟性才可以,但是多少人有悟性,尤其是那些存心不良的人,看到偷盗的细节之后,他不但不反思,还把偷盗的细节学去了,也会去偷东西了,也会去骗人了。
还有的影视剧把自杀的细节、自杀的手段、方法、工具写得很清楚,不知不觉那些想不开的人也运用它的方法,这些都是在造恶业呀!
古代人懂得隐恶扬善,现在的这些编剧、导演、演员不懂得隐恶扬善,也许他们的存心是好的,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世风道德每况愈下。
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奇奇怪怪的事情,都是与影视剧不能够正确的引导有关系。作为文化人、文艺人不得不反思这个问题,否则造了恶业,恐怕百千劫他都还不了。
我年轻的时候读琼瑶的小说如痴如醉,但学了传统文化才知道那个小说,尤其是爱情小说有毒。很多的年轻人读了他的爱情小说,用那个小说的标准衡量现实生活中的人,发现找不到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孤孤单单一辈子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受这样的毒害,还有那个武打小说,人一飞都飞几丈高,诱导青少年练武术,练习倒挂金钟,结果摔死了。这样的悲剧与这些影视剧、小说、文艺作品关系很大,古代人懂得这一点。
无论是戏曲、雕塑、绘画等等,全部都是弘扬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现在的影视剧小说为了吸引眼球,就利用人的习性,知道人喜欢看杀盗淫妄的东西,所以大肆的宣扬这些东西。
还有那些服装界,把那些服装设计的又少又露,跟没穿衣服一样,这就是所谓服装的潮流。这些西方的服装表演要把人引导到什么地方,尤其是把我们的孩子、青少年引导到什么地方?大家想想就明白西方为什么那么乱。
荥阳积德长寿堂:宁愿架上药生尘,但愿世间人无病!长年从事原始点绿色理疗,不吃药,不打针,调理各种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