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篇原创图文Mu-garden43
每进一寸心生欢喜
“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狮峰龙井,有你就是春。
虽然这几天倒春寒,待在家里。
但偶尔出门,眼见之处,一切都是生机,都是希望。
花可观,鸟可听,风宜人。
“无边光景一时新”,什么样的语言,才足够表达这份春天的情意呢?
足不出户,可纵游山川云物之胜,生在这个时代,何其有幸。
昨晚收到了今年的狮峰龙井。
托挚友的福,每一年,都能尝到来自西湖的春天的味道。
狮峰山我虽心向往之,却还不曾造访过。
多年前仅看了灵隐附近的茶园,只觉得那山林之间的茶树,有山泉雨露的滋养,有晨钟暮鼓的熏染,茶亦不是茶了,然茶还是茶。
这些年,这杯西湖龙井的味道,让我无论身在一座小城,还是居于闹市;无论是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还是赋闲在家自主学习,都能体验到灵魂的自在和人生的值得。
每一年的茶,似乎就是那个味道,隐隐间,又各不相同。
今年的这份西湖龙井尤其来之不易。
去冬和今春,杭州既有数场大雪,又是反复肆虐的新冠病毒,各种不确定的因素,让我们更加明白一期一会的深意,更珍惜这杯鲜活茶汤背后的辛勤劳作。
物以稀为贵,无论外界炒得多么沸腾热闹,这个“贵”,在我这里就是沉甸甸的心意和情份。
如今,随手可获关于茶知识、茶文化的学习资料,学习一门技艺,变得更容易了。
可是,透过技艺的形式,去洞察背后的思维方式和人性价值,经由眼到、心到、手到,内化为日常一朝一夕的审美之道,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儿。
今年我收到了几份去茶山体验春日采茶的游学邀请,但我没有参加。(呃,现在有些拮据,得省着点花钱。)
能带着木木去茶园体验采茶、制茶固然是不错的休闲活动,但我总觉得,以我们这手法,热热闹闹地去折腾半天,总是辜负了那些蓄积了一个秋冬能量的茶树们。
其实,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只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即使不去学习某一门课程,也能把中国文化的基因排列在身体里。
仔细瞧这个“茶”字:
底下是木,“茶必木生”、“茶不移本”,古人结婚就以茶为礼,祝福情意“不移”。
上面是芽,茶芽新生鲜嫩,姿态挺拔。
中间有人,所有草木之材,遇上了对的人事,就会焕发出瑰丽奇特的品质。
这个字也仿佛再现了人们采摘新茶的场景,多么生动活泼!
写到这里,我和木木回忆起去年冬天在大理苍山,一树灿烂的冬樱花下有一棵茶树,零星的有些嫩芽,芽上白毫细腻,我们摘了十几片,揣在包里。
今日感觉又故地重游了一番。
于是又絮絮叨叨,给木木说起我自己成长的往事。
我小时候尝过大人的搪瓷杯里的茶水,一把茶叶,在茶缸里泡一整天,味道特别苦。
在大学的图书馆里,看到一大架子的茶文化的书籍时,顿生一种虔敬的心理。
在江南,看到了特别雅致的茶席,明白了一盏茶里可以照见中国人的性灵。
她在我的肚子里时,我朗读的第二本书,是《茶经》。
十年前,在一场法云安缦的茶会上,法师说:“用两只公道杯泡龙井,就能将茶性最好地表达出来。”
李渔讲茶具:“置物但取其适用”。
现在很容易就能买到好看的茶具,且林林总总,看得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但器物要为人所用,才有灵气。
不是昂贵的就绝对是好物,不过,好用的器物因凝结了上佳的材质和人力功夫,终究不会太廉价。
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一次低调而奢华雅集,真正提升了我对美的理解能力,所以我仍记忆犹新。
那一天,大雨。那几天,西湖都在细雨朦胧中,最有烟雨江南的情致。
孙立群教授在他的著作中,详细讲解了古代士人与茶的关系。
从茶的起源、陆羽烹茶、宋人斗茶、明清茶肆等讲茶风的流行,从历朝文人的诗文中,释品茶之趣,解品茶之道。
人们在有限的自由空间里,一壶一饮,借茶充实精神,寄托情怀。
康德认为,审美判断联系于主体,它表面上是审物,实际上是审人。也就是说,心中有美,世间才美。
我愿向美而生,期待周遭的一切都是美的,并去证实这个期待。
就像现在,得了这初春的滋味,适宜饮茶之时,就是此刻,心手闲适,明窗净几,清阴微雨。
我们一起烧水、温器、投茶、闻香、泡茶、品茗、赏形,已然调动了通身的五感,觉得时光悠悠而不是岁月匆匆。
借由这一道茶,让我们彼此,在此刻,全然地心心相印。
这个春天,这一杯狮峰龙井茶,给我带来了满心的感恩和幸福。
这些无用之事,这些小欢喜、小美好,才是让自己作为真正自由的个体的人存在着。
我们生活在安定的国家和社区,除了对战乱和灾难的悲悯、同情,还有把自己的人生过好,尽力去爱,尽最大可能不要辜负了自己的一生。
诚然,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沉浸在个人的爱好里,借此积蓄努力活着、奋力前行的力量,就是一个鲜活的人的姿态。
在审视个人的生活时,我们既需要工具理性带来的行动力,让我们的生活有独立的物质保障;我们也必须用价值理性,来自省我想要继续成为什么样的自我,并思考如何成为的策略和行动。
当世界的无端变化出现在面前时,我能做的,是专注于眼前的生活和学习。
学习用一种自己的眼光去观看周围发生的一切,对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窗外一棵树的细小变化,都一视同仁。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我生活的一个剪影,不是全部。
“读书,最乐之事,而懒人常以为苦;清闲,最乐之事,而有人病其寂寞。”恰如其分地说出了我的心绪。
有时候,整日沉浸于读书写字,看窗外春色,就乐在其中。
有时候,自己也就是懒人一个。在自己的想象和现实的落差之间,心情十分沮丧。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现在一无所有;
从另一个角度想,我拥有了全部我曾经憧憬的生活。
唯愿在赋闲的时候,做一个可爱一点、有趣一点、美好一点的人。
西湖龙井——
干茶色绿:
颜色是初生的新绿泛着鹅黄,有低饱和度的色泽,通过扁平的干茶,可以想象茶叶从采摘到炒制的场景。
叶底形美:用玻璃杯中投法冲泡时,可以观看茶叶在热水浸润下舒展的过程,轻摇一下,就可见茶叶倒挂金钟的美丽外形,如在林间。
茶香馥郁:每年的茶香情况不一。摇香时木木说,是微微的板栗香,润开后我觉得豆香浓郁。
茶汤味醇:汤色清冽,慢慢喝,下肚后,舌头上有丝丝的甜。
玻璃杯、盖碗、公杯、茶碗几种茶具中,我现在最喜欢盖碗。不疾不徐一番操作下来,茶汤入口时温度刚刚好。
参考书目:
唐·陆羽《茶经》
宋·蔡襄《茶录》
宋·黄儒《品茶要录》
明·许次纾《茶疏》
清·李渔《闲情偶寄》
孙立群《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
茶艺课程:王琼和静茶修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