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是中国传统的观赏名花,在古代就有中秋节一边赏月观秋菊,一边品蟹饮酒的习俗。虽然现代没有了多少古人那样的闲情逸致,但是秋菊这一名花随着几代园艺师的培育而品种越来越多,花色也越来越丰富,从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提升家庭装饰格调的花卉之一。在中秋节即将到来的时候,青璃就根据自己养护秋菊的经历,为大家总结了几点秋菊的养护要点,希望能对大家有用。1.繁殖育苗(1)宿根育苗秋菊为一年生的宿根花卉,花期结束后,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死亡,地下的根部经过冬季休眠后,于春季重新在根部萌发小芽,这些小芽发育后便可形成开花枝。所以,宿根育苗也是秋菊的一种育苗方式,可以在入冬后,保持秋菊宿根周围的植土微润,让其在春季能够继续萌芽。(2)扦插育苗秋菊的枝条在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生根能力,可以利用这一点对秋菊进行扦插育苗。需要扦插时,有意让母本株长到20公分左右后再剪下10公分左右的枝顶部分作为插穗。扦插基质应选用保湿性和透气性都不错的土壤或植料,例如腐叶土、水苔或椰糠等。将伤口部位修平整并晾干后插入基质中防止阴凉通风的地方等待生根即可。基质随干随浇,约在一个月左右,插穗即可重新生根。用土插法虽然也可以扦插成活,但是相比于水插法成功率还是有些低,且对扦插基质的要求比较高,青璃建议还是用水插法来育苗。水插法就比较简单了,修整好伤口后直接插在清洁的水液中即可,每周换一次清水保证水液的清洁度和含氧量,因为插穗时刻处于充足的水环境中,叶片依旧可以保持硬挺并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可以将插穗移到阳光充足的地方,不仅能够让插穗在生根期间依旧保持一定的生长状态,而且还可以大大加快生根过程。待新生根系长到10公分左右时就可以重新移入正式的植盆中了。(3)播种育苗有些品种的秋菊是有种子的,可以在秋季花期后及时采收发育成熟的种子,等到春季天气暖和时按照一般的方法来播种,也可以获得许多的幼苗。播种方式比较简单,青璃就不再多讲了。(4)其他育苗方式秋菊其他的育苗方式还有嫁接育苗、压条育苗等,其中嫁接育苗是用耐病虫害能力比较强的黄蒿、青蒿等植物作为砧木,多以芽接的方式来进行嫁接的。至于压条育苗,则是在秋菊半木质化枝条处预先刻出伤口,再用水苔或麻团等透气性和保湿性比较好的植料包裹住伤口部位,最后用保鲜膜再包裹住水苔或麻团,并封闭伤口部位的上下两端以保持水苔或椰糠的长期湿润。在枝条处刻出伤口为的是能在此处形成愈伤组织,进而在此处诱出新根来。等到新根生出后,直接在新根下部处剪下,与母本分离后去掉保鲜膜定植在正式植盆中,便可以形成新株。秋菊的育苗主要就是以上几种,其中扦插和播种方式应用的最广。2.植土、植盆选用(1)植土选择养过秋菊的花友有个直观感受就是秋菊算是花卉里面比较好养的花卉之一了。这里的好养,一方面是具有相当不错的耐热能力,这一点比起倒挂金钟、丽格海棠等这样的具有“夏必死”恶称的花卉来说好了不少。即使在大夏天也可以让其接受直射光照。而另一方面就是不怎么挑植土了,只要植土中的没什么盐碱,哪怕是比较黏重一些的黄土也可以存活。当然了,如果植土里面腐殖质较多的话,秋菊以后的生长会更好的。特别是通过水插定植的苗株,土壤中的腐殖质(有机质)越多,定植后的苗越容易尽快缓过来。所以如有条件,尽量使用松针土、腐叶土以及草炭土等这类肥性土作为秋菊的植土。用田园土也可以,只不过肥性较差,需要在后期额外补肥。(2)植盆选用秋菊的植盆,以深度在20公分左右为好,这个深度差不多就是其根系的舒展深度。至于其口径大小,则以苗株而定。有些花友喜欢多株组盆,这样的话,盆的口径可以选的大一些,以株距保持在6-8公分左右就可以了。植盆材质的话没什么大的要求,从塑料盆到陶瓷盆都可以,青璃甚至还见过有花友用破旧洗脸盆当秋菊植盆的,养的也特别好。用旧陶盆时注意一下,因为陶质多孔结构会导致一些盐碱在陶盆内富集,有时甚至在陶盆内壁结晶析出,这些盐碱如不除去会在菊苗以后的生长过程中析出侵染进土壤中改变土壤的酸碱度,这对于苗株的生长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旧陶盆在使用前最好多淘洗几遍,特别是盆壁上有明显盐碱结晶的,更要多浸泡一段时间后再淘洗,以便将盐碱尽量全部除去。3.日常养护(1)间苗间苗主要是针对于依靠播种方式育出的小苗而言的。因为种子撒播时不一定会刻意规划好株距,所以新出的苗株会比较密集。而这些秋菊苗株成株后株型会比较大,让这些苗留在原盆中会彼此争肥争水,稍大一点甚至会相互遮挡阳光,反而都长不好,间苗是极为必要的。间苗时间一般选在苗株在4-5公分左右时,这时的苗株根系已经发育到一定程度。间苗时可以先将盆土用水浇透,然后拔掉相互挨得过密的苗株,只保留株势比较壮的苗株,并使各株距保持在6-8公分之间。盆土浇透水后会很软,这样拔下的小苗对根系的伤害会很小,可以利用这些间下的小苗另行组盆。(2)修剪整形秋菊属于半灌木型植物,若任由其生长的话,会长成密密匝匝的灌木丛型。灌木丛型的植株只有最外围的枝叶能够受光而有概率成为优质的开花枝,而对于围裹在其中的枝叶受光和通风透气性都不会理想,成为开花枝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这些枝叶还徒耗了不少养分,实在是划不来,秋菊最好避免这种株型。秋菊的理想株型其实是棒棒糖株型,即在主干上只留上部的3-4个侧枝,将下部新发的芽全部抹去,以增强整株的通风透气性,这样各枝不仅长的比较均衡,病虫害少,而且节省下的养分还可以让这些枝条都成为开花枝。当然,要靠植株自然分出这么多侧枝是不太现实的,还得要靠打顶的方式来实现。方法就是等到主干长到10公分左右的时候打顶,以促进顶部侧枝的发育,留好侧枝数量后,等到这些侧枝长的10公分左右时同样打顶来促进二级侧枝的发育直到8月底开始显蕾前停止。经过这样的打顶操作后,可以形成较为匀称健壮的株型,将来开花时可以形成花满枝头不见叶的效果。(3)合理受光首先秋菊是喜阳性花卉,在允许范围内,只有多受光才能让植株长的比较健壮。相反,如果养护环境或摆放位置不能为秋菊提供充足的光照(4个小时的直射光以上),即使水肥供给充足,植株也会因缺光而徒长。到时候不仅侧枝发育困难,形成的瘦高株型还特别容易倒伏,而且将来开花也会花小色不艳。因此,要想把秋菊养的好,有一个能给植株提供充足光照的养护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家里有南阳台、西阳台或露台以及庭院的花友们来说,这些地方可谓是养护秋菊的最佳位置了。另外,当养护在阳台这些单向光照的地方时,需要经常转盆,防止植株长期受到单向光照而长偏。当株型有缺陷时,也可以利用其枝叶喜光的特点,对缺陷部位加强光照,以便使这个部位的枝叶尽快生长来弥补住此处的缺陷。(4)水肥管理秋菊算是花卉里面比较能耐水肥的花卉之一了,所以在浇水管理上没什么特别注意的地方,勤一点懒一点都没有多大的影响。只是注意在花期前后不要缺水,否则特别容易引起花蕾发育不良,会造成小花焦瓣的不良现象。若想保留宿根,可在花期结束后,逐渐减少浇水频次。当冬季到来,秋菊地上部分枯萎后,浇一次透水后把花盆移到室内阴凉通风的地方自然越冬,当盆面彻底干燥时再浇透水来维持地下根茎的存活。另外,在北方夏季多发生“干热风”这样的灾害性天气,若植土中水分不足会在短期内直接造成叶片干枯的不可逆性损害,需要注意一下。遇到这种天气时,除了多